钓鱼岛的启示评课稿

时间:2018-10-26 五年级 浏览:

五年级语文上册钓鱼岛的启示听课稿,分享钓鱼岛的启示听课感受和记录

钓鱼岛的启示评课稿: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文章用烘托的手法,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引导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文章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也是理解课文重、难点的切入口。郑青青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

1、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郑老师在处理文本时,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宽松的谈话贯穿课堂,让学生从两方面来谈,“放”与“不放”找理由。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心痛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那就会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大鱼的情感时,郑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我”说的话,如:“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郑老师又提出相应的更高层次的朗读要求,由浅及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内化。郑老师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材料补充,理解课文主题

    在课堂上郑老师补充了作者成名后的资料,证明了正因为小时候的这件事,长大了才能抵制更大的诱惑。这时学生对课前提的那个困惑学生也就很肯定的作出判断。使得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也让学生能把课堂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节课可以说是很精彩的,从郑老师身上学到了,课堂是轻松地、互动的、自然的。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