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时间:2022-09-29 五年级 浏览:

搭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第二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和想象面,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一所农村小学上了一节“试水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搭石》。这个单元是五年级的策略单元,引导学生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是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对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有研究指出,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互相促进,即读得越快,理解越快;理解越快,读得更快。基于此,统编教材希望通过该单元的设置,介绍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上课结束,反思自己整个教学组织实施,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引导,学生对“阅读速度”的理解,从单纯地关注阅读速度的“速读”,转变为既要关注速度,更要关注理解的“有质量的阅读速度”。

      教材的单元篇章页,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为,要提高阅读速度所用到的阅读方式主要是“默读”,所以我个人认为也可以将语文要素理解为:学习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

      对于“默读”这一能力的训练,统编教材在编排时同样关注到了层次性,有梯性地开展阶梯式训练。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要求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五年级,关注提高默读的速度。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及课外阅读中,学生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就是“默读”,对于默读时要求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他们也了然于心。

    在今天的课堂上,通过孩子们真切地实践体验,真实地交流感受,他们总结出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就是: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边读边理解,边读边记忆。孩子们也知道了,只有又有速度,又能快速捕捉到文本的有效信息,理解文本内容,才算是真正的“提高阅读的速度”。缺乏文本理解的速度是无意义的,但光顾着理解内容而读得很慢也是不行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呢?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进行了“之字形”阅读法的示范,让孩子学习“之字形”阅读法,在练习中感受“之字形”阅读法给阅读速度带来的变化。经过练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方法,并表示在今后的阅读中,他们会常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在孩子们基本掌握了“之字形”阅读法的基础上,我又引出了“遮盖法”。通过直观的示范操作,孩子们强烈感受到用了“遮盖法”能有效避免“回读”,能让阅读变得更专注,因此也能有效提高阅读的速度。

  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在总结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时,都说到了以下几点:不出声、不指读、“之字形”阅读、“遮盖法”阅读、跳着读、不回读等。应该说,一节课对于方法的练习是扎实的,孩子们的速度变化的体验也是强烈的,这些方法对促进提高阅读速度也是有效的。

      可是下课后,当我看着黑板上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板书时,忽然联想到了平时对读初三的儿子提出的,做作业时读题目的要求。儿子性格活泼,做事情粗糙欠细致,也欠耐心。在做作业或考试时,经常会出现读题不仔细不认真而导致题目读不懂、信息有遗漏的现象。从初一开始,我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读题要仔细,不要读得太快,实在不行,用手指点着读。对于我的提醒,儿子总是耳边,始终做不到“手指点着读”。于是,读不懂题目或理解错题意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现在,已经初三了,我着实无奈。既然不用手指点着读,那就用“笔读”,即边读边用笔在题目下面空画线,让笔和视线一起走,以保证不遗漏信息。可是,他还是做不到。于是请教了其它优秀的初中数学老师,告诉我可以要求孩子做题时,轻声读题,控制好音量,不影响他人。我对儿子说了这个读题要求,虽然他口头上答应了,但是我知道,他还是做不到。他还会如从前一样,快速读题,结果就有出错的可能。

  想到这些,我忽然后背一阵发凉,额头有点冒汗。我们现在对学生提出的“提高阅读速度”时,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可跳读……。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在关注阅读速度的同时,一定要理解内容。但是,孩子们始终对于提高物理意义上的“速度”,即时间长短的感知更强烈。至于是否真正做到了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只有教师进行检测才能得知。在本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中,更多的是指向缩短阅读时间的方法,而不是加快阅读理解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速读”的方法是学会了,习惯了,但是快速理解内容、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在他们后期的课外阅读中也许被忽视了。因为,提高”阅读速度”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而要提高“理解速度”,对学生而言要靠自律自觉,有意识地训练得以提升。大部分学生能做到吗?那如果做不到,后果会怎样!我们原本“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还能达到吗?像我儿子这样,只求速度,而做不到读清读细题目的学生会不会更多了呢?我现在对小学生的默读训练要求与对初中生提出的读题要求,竟是完全相悖……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开始动摇……

     就阅读本体而言,读是吸收,是理解,读懂文本,是阅读的第一要义。现在,我们在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这样做究竟是把“理解”作为第一要义?还是把“速度”放在了“理解”的前面呢?我有点担心,甚至开始怀疑教材编这样一个策略单元是否真得有意义!

      欢迎更多的老师加入探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