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搭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板书课题,读题。
3.词句快读游戏。
(1)出示第一组词语。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2)出示第二组四字词语。
理所当然 无价之宝 完好无缺 同心协力
(3)出示句子。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小结方法:阅读的时候,从普通词语到四字词,再到句子,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这就是连词成句的阅读方法。
二、学习方法,提高速度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提示:记录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2.出示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1)选择题
①《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
②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 )
A.击缶 B.鼓瑟 C.唱歌
③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 )
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门客们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
(2)判断题:
①战国的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侵犯别的国家。( )
②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
③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
④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
⑤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去请罪。( )
3.出示文段,读下面文段,一眼看到了哪些内容?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预设1: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
预设2: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
小结:有的同学一眼看到了词,有的同学一眼看到句子,甚至有的同学一眼看出它的意思,正是因为用上了连词成句的方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更快地把握文段内容。
4.浏览课文,拓展阅读方法。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更快地读懂课文。
预设1: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
预设2:边阅读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这一句,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
5.小结方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故事脉络
1.释题:“将相和”是什么意思?
2.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三个故事。
预设: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教师随机贴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4.借助图表,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和氏璧,最后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逼秦王击缶,最后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
5小结: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下一节课深入认识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四、学习生字词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击缶 削弱 负荆请罪 无价之宝
1.学生读生字词。
2.理解“负荆请罪”和“无价之宝”的意思。
3.学习多音字。
4.指导生字。(臣、缺)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运用本课学过的“连词成句”的方法阅读必读书目。
六、板书设计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6、将相和
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连词成句地读
跳读 负荆请罪
边读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