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2-11-03 五年级 浏览:

慈母情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大海,深情而广阔,母爱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我说课的题目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我解说的流程是:

一、 总览全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与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例,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二、依托要素定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个素养一个是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一个指向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体悟,并学以致用。

依据单元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课的语文素养具体细化就是,一抓住母亲工作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不易,体会慈母情深,二是汲取作者的表达方式,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课程标准、单元核心素养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理解课文,体悟慈母情深。(难点)

3、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

三、立足课标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我采用以“情”为经,以“言”为纬,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紧扣文本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融情,走进文本,从情节的“高空”潜入语言的“底部”去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生中感悟“慈母情深”。

四、优化环节看流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揭示课题,激发深情。

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家梁晓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因为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以前,与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接下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课题,质疑,慈母的情深在何处?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重点词眼,领会“看课题,抓文眼”学习方法。

(二)整体感知,感悟深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情。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场景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呢?请用笔恭恭敬敬地下来,作简要批注。

2.在学生充分交流过程中,对以下句段进行重点指导感悟: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D.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对课题慈母情深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然后让学生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课题,使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再一次产生共鸣。

(四)补白练笔,体验情深

创设写话情境,进行补白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独白写到练习纸上,可以写自己的悔恨、自责、激动、也可以自己的决心和懂事……此处的练笔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达到学语言,用语言之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有机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融在一起,紧扣课题中的“慈母情深”中的一个“深”字,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读写结合,适度拓展的方式,体会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