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2-11-04 五年级 浏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本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语言描写表达情感,辅以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语,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但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方面,仍需老师进行指导。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句子,从父母的语言、动作中体会妈妈的慈爱,爸爸的严厉,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书写“糕”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妈妈的慈爱,父亲的严厉。
      3.初步领悟作者主要抓住人物语言,辅以动作神态的描写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你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妈妈的慈爱,父亲的严厉。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作者主要抓住人物语言,辅以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法】    朗读感悟法      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实践法      课文补白法
    【 课前交流】:
      1.出示图片,认识一位人物--巴德·舒尔伯格,美国畅销书作家。
      2.大胆猜测一下,他的书为什么如此畅销?
     3.出示部分作品:《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醒着的梦》……
      4.交流感受。
    〖 设计意图:既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题目,体会新颖而亮眼的题目更能吸引读者兴趣。〗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糕”字。(了不起,把“糟糕”也写得很精彩。)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还藏着很多的秘密,读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与课前活动相贯通,通过朗读感受文章题目的特别。〗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先讲故事,再说感悟。)
     3.再看题目,明确两种不同的声音,两个极端断言有一个共同出发点,那就是爱。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自读完全可以初步读懂文意,在此基础上给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既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1.过渡,在这一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与《慈母情深》,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和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了父爱的力量和母爱的伟大,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语言)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表现人物语言的句子,大声读一读。
        3.交流:你读到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什么样的父亲?
       4.过渡:孩子们,书读到这样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俄国一个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他这样告诉我们的------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想象去弥补这一点。(别林斯基)
      5.用这种方法去读母亲说的第一句话。
      6.(就是这样一首让母亲兴奋不已、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了,却引起了他们一场激烈地争吵。)自由朗读6--13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能否读出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的声音。
     7.展示读。
     8.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的场面,其实,作者为了写好这个争吵的场面,也是匠心独运,看这几段对话,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
    9.交流:(1)动作的词句当提示语,提示了人物当时的态度、语气。 (2)提示语在后面或在中间,为了突出争吵激烈地气氛。 (3)每个人说的话单独成一段,旨在突出争吵的观点,层次清晰。
      10.小结:作者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安排段落以及提示语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为语言实践做好铺垫。〗
     四、立足文本,迁移运用
     1.。面对这样的争吵。七八岁的巴迪委屈极了,齐读巴迪的话。
     2.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同学们想一想,他的父母还会争吵一些什么呢?母亲为了说服父亲会不会把巴迪整个下午的表现说给父亲听?父亲会不会把他批评巴迪的真正用意说给母亲听?争吵最后结果怎样?请你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往下写。
     3.  续写提示:(1)每个人的话单独成一段。 (2)提示语的位置符合争吵的情景。 (3)提示语主要是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想象补白的过程,就是运用形象思维,具体生动地表现故事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让学生在创作中增长智慧,更深层次体会文章内涵。〗
      五、课堂小结
     1.用对话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方法,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我们在平时写作时,也要尝试着用人物与越南描写去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2.质疑激趣。从这件事我将得到什么样的感悟,作者又是怎样将这种感悟写出来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作业
      1.继续完成对话。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