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听课稿,分享圆明园的毁灭听课感受和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一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2.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一)回想昨天读书的情景,你读这篇课文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很生气,很愤怒。
(二)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宏伟 灰烬 侵入 瑰宝 殿堂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认识吗?哪一位同学来试试?(抽读)
师:昨天也让大家提前查查文中的词语,现在我要考一考,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分别是什么意思?谁记得最准,来说一说。
[预设]
①学生知道,先找学生说,再点拨方法
(三)抽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课前大家预习得非常认真,全篇又读得如何呢?哪些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同时,其他同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1.注意倾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
2.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3.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读,正音。画句子中的词语。小组交流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师:交流结束。这篇课文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概括圆明园的毁灭师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很大。(板书)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规模/布局。(板书)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第五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经过。(板书)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在概括段落大意的时候有一些妙招。比如说,一般每一段的哪一句话比较重要?
[预设]开头一句和末尾一句。
师: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自然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两段的内容。你找出来了吗?
[预设]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很好。那这一句是什么句?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那承上的是哪一段呢?启下的又是哪一段?
[预设]承上的:3段。启下的:第4段。
师:所以第3、4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圆明园的什么?
[预设]建筑宏伟、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
师:所以,同学们在概括段落大意是一定要注意过渡句。
师:同学们,圆明园现在还存在吗?
[预设]不存在。
师:那看着板书的布局,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二至四自然段都是属于一部分。/写的是圆明园的过去。/圆明园以前的样子,并且很美的样子。/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更简洁的语言。
[预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师:非常好,语言简洁,表达得清楚。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交流资料
师:昨天让大家搜集了清政府软弱的一些资料,大家都搜集了哪些呢?都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资料。
师:那么圆明园毁灭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又是怎么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又怎样在评价圆明园的毁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三、回顾质疑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上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为什么要拍卖兽首?/为什么会出现在法国?
[预设]兽首是圆明园的珍贵历史文物,是被英法联军抢走的。
四、作业
熟读课文,并预习课后练习。
五、板书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应段落。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2.教学重点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4.教学用具
多媒体
5.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二、回顾感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师:好,现在我们看着白板:(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师: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为什么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毁灭如此痛心、如此愤怒呢?
[预设]因为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极大。/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件出示)
生读。
师:这损失究竟有多大呢?作者用了两个什么词来形容?
[预设] 不可估量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不可估量”什么意思?
[预设]不可以计算,无法估计。
师:是啊,作者在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中,就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足见其损失之大。(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让作者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追忆它的辉煌。(板书:昔日的辉煌)
1.圆明园的布局
师:圆明园在布局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布局)我找一位同学来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看着白板,看看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图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画出来。(课件出示:请你为老师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生读。
师:其它的小园应该怎么画呢?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找学生画图。
[预设]方位不准,不能体现出“众星拱月”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展示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 )( )( )三面,这就叫“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
师:谁是星?谁是月?
[预设]周围的小园是星,圆明园是月。
师:所以,众星拱月的意思就是比喻许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2.宏伟的建筑
师:那我们又来看看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呢?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老师提醒: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一共有几个“有”?
[预设]7个。
师:指名逐一读出7个“有”。第一个,圆明园里有——(),……
师:跟着我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我读“有”,同学们读景观,准备好了吗?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圆明园中还有( ),园中不仅有( ),还有( )。
师:配合得非常好。同学们,从这7个“有”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圆明园里的景观有很多。
师:那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课件出示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图片)这些图片,圆明园里有没有呢?
[预设]有。
师:你从哪儿判断的,谁能说一说?
生读。
师:那现在一共有8个“有”,让我们带着骄傲的感情齐读这8个“有”。(课件出示句子)同时思考:这8个“有”是不是写尽了了圆明园的所有景观呢?
[预设]不是
师:那得用多少个“有”才能写尽呢?
[预设]很多/数不清/无数个
师:对,请从第三段找出依据。
[预设]“如”字的部分,只是举例。/“还有很多景观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里的“很多”。
师:那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句。(课件出示: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西洋景观”在课文中举例了吗?
[预设]没有。
师:没举例但是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圆明园景观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多了。)
师:据说园中大大小小的建筑有100多处,而且一步一景,景景迷人,同学们,想看看这些美景吗?
[预设]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一起去目睹圆明园的辉煌。(课件出示,配乐。边配乐边解说。)此刻,你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人热闹非凡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建筑,很宏伟。/听到了流水的潺潺声,泉水四溅的声音。
师:那你又有着什么别样的感受呢?(接着配乐)
[预设]我感觉是一种享受。/犹如人间仙境。/像梦幻一般。
师:是啊,漫步园内,起!(课件出示:漫步园内……幻想的境界里。)
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句话,读出对圆明园的惊叹与享受。
生齐读。
师: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
3.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什么?
[预设]: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个自然段是根据什么结构来写的?谁看出来了举手告诉我。
[预设]: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
师:在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三句话,我们来看最后一句:“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不是一个总结句呢?
[预设]是。
师:所以它是——(总分总)结构。
师:第一句话,它除了是总起句,在上节课我们还说了它是一个什么句子?
[预设]过渡句。
师:那具体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呢?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1)
师:我们可不可以将第二句话变成这样的呢?(课件出示2:有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预设]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有无“上自”、“下至”有什么区别?我们先来看一些奇珍异宝。(引导:先出示先秦时代和唐宋元明清的一些图片。仅仅是这些吗?再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这些也是圆明园中的宝贝,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表达出来,而是用了“上自”、“下至”加以概括。这说明——)
[预设]学生反映不出来,则配以别的朝代的图片加以提示;学生反映得出来,则直接呈现别的朝代的图片,作补充说明。
师:这说明“上自”、“下至”的意思是——(从上到下),圆明园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从未间断。那说明圆明园收藏的文物——?
[预设]多/全面/数不( ),应有( )
师:难怪,在这一段的末尾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预设]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么美、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奇珍异宝的园林,面对这一人间奇迹,你的心里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情感,那就是:无比的——(骄傲、自豪。)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师:但是这些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最后却都被陈列在欧洲各国的博物馆里。为什么?
[预设]被烧了/被抢了/被英法联军抢了/被毁灭了。(板书:被毁灭)
【设计意图】:巩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运用图片形式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熏陶,同时体会语言的概括力与准确性。
4.感受圆明园的毁灭经过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先齐读:
(生读)
师: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恨/很愤怒、很伤心、很难过……
师:你觉得恨,是因为?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预设]它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还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老师想把它改一改,你们看改成这样可以吗?(课件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就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破坏。)
[预设]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预设]通过分析“闯进”“掠”“毁”这些词让学生体会到侵略者的强盗行径。通过分析“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让学生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为所欲为。
师:侵略者的这种行为你觉得是什么样的行为?他们就是一群:
[预设]土匪、盗贼、混蛋、强盗……
师:对,强盗。这些都是强盗的所作所为啊。“夺人之美为己有”也就罢了,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怎么样?
[预设]火烧圆明园。
师:是啊,他们还放火烧毁圆明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惨不忍睹的场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激发情感。)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将你的感受融入到这段文字的朗读中。(课件出示:1860年……)
[预设]声音特别大的读。
老师适当作朗读指导。
师:什么都没有了,(擦掉板书,让园景图片消失,出示废墟图片。)曾经让人美得心醉的圆明园,在一场掠夺和大火之后,毁得让人心碎。那么你们认为是谁造成了如此的惨况呢?
[预设] 英法联军、清政府
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件出示,配乐)
生自由发言。
师: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弱则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要记住:(课件展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并板书)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师:学到这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的?(辉煌),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预设]突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大/衬托手法
师:通过写圆明园的辉煌来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所以你的感受会更加的?(强烈),对这些侵略者也会更加的?(仇恨、痛恨)
师:同学们,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而最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是最令人愤慨的。所以,作者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匠心独运,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更能激发起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时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见第三环节末尾。
五、作业
同学们,圆明园已经毁灭,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面对着这断壁残垣,满目疮痍,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吗?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写成200字的短文。
六、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闯进、掠、毁、
凡是、统统、任意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第二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销毁、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完成预学案。(2)了解与圆明园有关的图片、文字以及与清朝末年相关的历史资料。(3)读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书写课文题目。
(激情叙述:“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教师引问: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预设:想起了火烧圆明园的故事;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的各处名胜古迹。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通读全文。提示:遇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一个句子都读通、读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损、瑰、侵、剔”的读音):
损失 皇家 杭州 蓬莱 瑶台 宏伟
统治 销毁 瑰宝 灰烬 侵略 宋朝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2)区别形近字:蓬—逢 瑶—摇 统—流 销—消 瑰—槐 侵—浸 剔—踢
(3)记清字形。如:“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区别开,不要多一竖。
(4)理解词语。如“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提出要求,同桌交流。
(1)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有哪些内容不懂。
(3)试着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可做恰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汇报读书情况。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请五名同学读课文。
(随机点拨,第1自然段,提示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要重读。注意“量”的读音,读liánɡ。第3自然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找学生再读一遍。第5自然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梳理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方面:①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②圆明园的毁灭。)
(1)写圆明园毁灭的部分。(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2)找出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描写圆明园辉煌的部分是第2、3、4自然段。)
3、学生朗读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四、总结内容,布置作业。
1、学生谈多次读文的收获,并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初“识”圆明园。
1、播放视频: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烈火焚烧建筑倾倒的声音和场景)。
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很大很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连烧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其梳理成本课的两大主要学习问题(出示):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与生谈话:读了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预设:①我觉得圆明园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它被烧掉了,很可惜。②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悲痛欲绝……
3.过渡:同学们通过阅读有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明同学们学会了读书。同学们阅读本文时要透过恨、惋惜等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会思考,我们就会把情感沉淀在心中,把情感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二、初读课文,走“近”圆明园。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提出重点词。板书:不可估量。
(2)出示废墟图片,感受圆明园“大”的特点。
①介绍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350公顷,估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②再读第1自然段,把刚才看完图片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带到课文里。
(3)句式转换练习。
①教师导学:这一自然段用“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齐读)
过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好啊!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的过去究竟如何辉煌。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历史。
(1)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运用读书符号记录读书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2)学生汇报。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①“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布局独特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过渡:这座园林建筑为何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们来细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三、研读课文,走“进”圆明园。
(一)走进这座博物馆、艺术馆。
1、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引问:圆明园里有什么?
(1)同桌交流、汇报:买卖街、山乡村野、亭台楼阁……(教师板书,最后写不下才用“……”代替)
(2)导学:看来圆明园里的景观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算下来,近三千年啊!如果一年里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近三千件,何况哪能一年就一件呢!所以,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应该是……(①数不胜数②应有尽有③琳琅满目④美不胜收)
(3)出示十二属相中的三张奇珍异宝图和几幅名人字画。(师生共同欣赏、感慨: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1)导读:圆明园怎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你要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选择一句,也可以选择一段。
(2)学生纷纷朗读,教师相机点拨:读出自豪之情,读得底气十足。
(3)教师引读: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3、再读“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次让我们扬起头,读出赞美的感觉。
(二)走进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1、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1)指导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景观并加以想象,具体描述出来。
(2)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妙!用朗读体现。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学生根据理解画出圆明园的布局。
(1)演示圆明园的俯瞰图,理解“众星拱月”。
(2)引读:如此独具匠心的建筑,称得上一个“奇”字。我们共同诵读。
3、圆明园内的美景是数不尽,道不完的。法国大作家雨果是这样形容的:“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课文中哪句话也是这么形容的?(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假如你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学生慨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圆明园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呀!通过学习,我们对圆明园有了这样的感受。
顺势导学:这“瑰宝”和“精华”是谁创造的?(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圆明园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结晶、智慧、劳动、汗水,更是一个奇迹!然而它如今已变为废墟了,让我们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三)走进毁灭的圆明园。
1、带着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理解第5自然段。
阅读要求:
(1)浏览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侵略者毁灭的?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做简单批注。
(2)同桌对比朗读,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删去,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要求中的一方面来汇报交流。
(2)举例子理解重点词语。
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统统”掠走,到底是怎么掠走?举例子说一说。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想象画面,运用动词,如:踢、摔、砍、烧等,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与愤怒之情。)
(3)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着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还肆意糟蹋东西。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士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惨不忍睹。
谈谈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
(4)让我们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大火把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没了,把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烧没了,把……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都毁灭了,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板书依次擦掉,一边擦,一边让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等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结合板书齐说:不可估量)
四、情感升华,走“出”圆明园。
1、穿越时空,联想表达。
导学:走出圆明园,我们就要把刚才的感情化为理性。现在我们做一次小小的体验,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一百五十五年前。现在,你回到那个时候,面对圆明园的毁灭,假如你是一位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假如你是辅佐皇帝参与朝政的大臣;假如你是保卫圆明园或者保卫祖国疆域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面对这样的毁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学生进行沉甸甸的思考,各抒己见。
3、教师感性总结:圆明园在今天已经作为一处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离开圆明园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停留在恨上、难过上,还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我愿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懂得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拥有智慧、拥有尊严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