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走进小说世界 品悟人物形象》评课
颜老师的《走进小说世界 品悟人物形象》这节课,从课型来说,是比较新颖的,或者说,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指向的是新课标中的“梳理与探究”这一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孩子观察语言文字现象,从中找到规律,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的敏锐性,发展思维能力,加上实践运用。
那么,指向梳理与探究的课,其教学意义何在?我想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梳理与探究。在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语言文字现象,从中找到规律,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的敏锐性,发展思维能力,加以实践运用。因此,设计这样的课要考虑三个词:自主、提高、迁移。
首先说自主。梳理与探究不仅指向事实性知识,更是指向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因此,放手、自主是根本。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习得能力。这节课老师依托导学任务,布置孩子课前根据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体现的就是放手和自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是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对内容再复习,对知识再思考再整合,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存疑。因此完全自主的梳理是本课最大的价值所在。
当然,假如孩子之前没有接受过类似的任务,可能做不好,甚至不懂做。但这也没有关系。梳理与探究是新课标的新板块,总要有个开始,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要有勇气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像面对刚开始学走路学开车的陌生一样。我们上课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孩子学习。不懂、做不好都没关系。多几次就懂了,就可能做好了。
其次说提高。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都自主了,那我课堂上做什么,怎么做?课堂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提高上,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种提高,可以是知识方面,也可以是方法策略方面。比如颜老师在这堂课上,通过分享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既有方法的借鉴,也有思路的拓展,当然,也包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捡拾珍珠串起珍珠的过程,捡拾珍珠是发现学生预习时闪光的地方,有代表性的地方,串起珍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在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中有所习得,有所提高的过程。
第三个词是迁移。学法的目的是用法。学生方法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高,要在运用中检测。此外,运用本身就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本课例中,在梳理了理解人物形象的几个方法之后,给学生一篇小小说,让学生尝试阅读、圈画、批注,理解文物形象,就是对输入知识的输出,就是学以致用,就是帮助孩子实现能力的迁移。
因此,从“梳理与探究”这种课型出发,从这一任务的功能和价值考虑,我觉得颜老师这一节课是值得琢磨和借鉴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