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课堂笔记

时间:2022-12-12 五年级 浏览:

 将相和课堂笔记

 
会写的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zhào 上下 召集  召开  会议终于如期召开了。  
chén 半包围 大臣  臣民  赵王召集大臣来商议对策。
左右 商议  议论  背地里议论人是不道德的。
quē 左右 缺少  缺乏  这家工厂因缺少资金而关闭了。  
gōng 上下 宫殿  皇宫  皇家宫殿气派非凡。
xiàn 左右 奉献  捐献  我们向灾区捐献图书和文具。  
nuò 左右 承诺  允诺  我们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diǎn 上下 典当  典礼  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chāo 左右 抄写  抄袭  小红认真地将这段话抄写下来。  
zuì 上下 得罪  犯罪  我不慎失言,得罪了他。
qiè 左右 胆怯  怯懦  狼是凶恶的,小羊是怯懦的。
左右 拒绝  抗拒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善意批评。
jīng 左右 荆棘  荆条  他们面临着荆棘丛生的局面。
会认的字 “臣、诺、罪”见“会写的字”
璧  bì  和氏璧 完璧归赵 蔺  lìn  马蔺 蔺石 强 qiǎng 勉强 强人所难
划 huà  规划  计划  廉 lián  廉价  廉政  抵  dǐ  抵挡  抵御
御  yù  抵御  防御  辞  cí  推辞  辞行  辱  rǔ  耻辱  侮辱
擅  shàn  擅长  擅作主张 卿  qīng  公卿  贵卿 削  xuē  削弱  剥削
袍  páo  衣袍  旗袍  
多音字 qiáng 强壮 强烈             huá  划船  划算   xuē  削弱  剥削
强  qiǎng  勉强  强人所难   划                 削  
jiàng  倔强                huà  规划  策划   xiāo 削皮 刀削面
词语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完好无缺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词语解释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负荆请罪:本文指廉颇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胆怯——胆小  抵御——抵抗  举行——举办
        商议——商量  解决——处理  称赞——赞扬   
推辞——推却  削弱——减弱  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反义词:胆怯——勇敢  抵御——进攻  削弱——增强
        侮辱——尊重  推辞——接受  隆重——草率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完好无缺——残缺不全  
词语搭配 一封信  一座城  一块璧  一个典礼  一件无价之宝 
击缶  鼓瑟  脱下战袍  绑着荆条  立下战功  
解决难题  约定日期  作好准备  举行典礼  献上和氏璧
勇敢机智的人  隆重的典礼  强大的秦国  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作者简介 司马迁:汉代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渑池会面”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写“负荆请罪”的故事。
词句赏析: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疵,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隆重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在这种场合,秦王不敢杀他,只好把他送回赵国。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说的这番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与国家安危的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题目“将相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是什么原因让将相不和?又是什么原因使将相和好?
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和好。
3.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有着怎样的联系?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第一,从结构上看,三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第二,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品质,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因此,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将相和。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