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时间:2022-12-12 五年级 浏览:

 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会写的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sūn 左右 孙女  子孙  我们是血脉相连的炎黄子孙。  
左右 停泊  泊船  河岸边停泊着几只帆船。 
chóu 上下 忧愁  发愁  每遇到考试,他便忧愁了。
上下 寺院  寺庙  这座寺庙年久失修,很是破旧。
左右   榆关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榆树。 
pàn 左右 湖畔  河畔  一只受伤的大雁在湖畔哀鸣。
会认的字 “榆、畔”见“会写的字”
更  gēng  更正  更改  聒  guō  聒碎  聒噪
多音字 泊  pō  湖泊  水泊    更  gēng  更正  更改 
bó  泊船  漂泊        gèng  更加  更好
字词释义 瞑: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歇:尽。
榆关:山海关。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雪声。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诗人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约400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清代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诗词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词人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诗词大意:
《山居秋暝》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枫桥夜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长相思》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诗句赏析: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散乱张开的样子),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两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三个意象用的绝妙,突出一种凄凉的感觉,第二句描写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江边的枫桥与船上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描写颇见用心。
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词的下片,侧重写将士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山居秋暝》一诗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哪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孙”是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3.“山一程,水一程”中“一”字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字让人产生连绵不绝的感受,写出了行程的漫长是士兵们行军的艰辛。
4.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这句词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想起了家乡,故园是温暖、宁静、祥和的,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从此句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