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课堂笔记
会认的字 悄qiǎo 悄然 幽悄 累léi 累赘 果实累累 袅niǎo 袅娜 炊烟袅袅
嫦 cháng 嫦娥 嫦娥奔月 娥 é 嫦娥 云娥 嫉 jí 嫉妒 嫉恶如仇
妒 dù 嫉妒 善妒 瓷 cí 瓷器 瓷瓶
多音字 累 léi 累赘 果实累累 溜 liū 溜走 溜之大吉 悄qiǎo 悄然 幽悄
lěi 积累 累计 liù 大溜 一溜烟 qiāo 静悄悄 悄悄话
lèi 劳累 受累
词语解释 掬:两手捧(东西)。
满盈:全部占满、充满。
倏忽:很快地;忽然。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面面相觑: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悄没声儿: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近反义词 近义词:新鲜——新奇 踪迹——痕迹 款款——慢慢
满足——知足 嫉妒——妒忌 羡慕——艳羡
争执——争吵 疑心——怀疑 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反义词:新鲜——陈旧 疑心——信任 漂亮——丑陋
争执——和解 粗糙——光滑 清清晰晰——模模糊糊
词语搭配 一个空镜 一种气息 一棵月桂 一个女子 一丝嫉妒
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叶 漂亮的女子 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累累的骨朵儿 银铺的地 玉砌的墙 细细的河水 无边无际的天空
作者简介 贾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词句赏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儿……”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由盈转亏,最后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3.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争执是因为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这说明人人都喜欢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从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你如何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
月亮只有一个,可在儿童眼里,处处都有月亮。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2.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