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20 五年级 浏览:

 慈母情深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词句赏析:
1.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一元多钱不论对“我”还是对“我”家来说,都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可见“我”家很贫穷。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把“我”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形象。
3.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这句话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刻了一个身体瘦弱,为家和孩子拼命工作的母亲形象。“极其瘦弱”说明长期的贫困生活使母亲的身体瘦弱不堪,“脊背弯曲”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也为“我”很难张口要钱作铺垫。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可以看出家境的贫寒;“龟裂”说明这钱来之不易以及母亲的操劳,刻画了一个贫苦的母亲形象;“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这不多的钱的珍惜,为了满足“我”读书的愿望,还是将钱给了“我”,表现了母亲对“我”浓浓的爱。
5.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应该是个大人了。
  第一个“第一次”通过写“我”发现了母亲的瘦小,表现了“我”通过这次要钱深刻体会到了母亲的辛劳,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内疚;第二个“第一次”是在第一个“第一次”的基础上从内心萌生出了体贴母亲、关爱母亲的责任感。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描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作用?
母亲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工作条件极差、劳动高度紧张,说明母亲工作辛苦,挣钱十分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还给“我”钱买书,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2.你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满足“我”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母亲的?
课文是从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四个方面来刻画母亲的。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了瘦弱、辛苦的母亲;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了艰辛、贫苦,为了全家不知疲倦的母亲;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了疲惫的母亲;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了通情达理的母亲。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