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20 五年级 浏览:

 月迹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词句赏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儿……”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由盈转亏,最后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3.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争执是因为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这说明人人都喜欢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从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你如何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
  月亮只有一个,可在儿童眼里,处处都有月亮。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2.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