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对老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阅读、深刻的理解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太少,能力有限,纵使一篇课文读过一二十遍,还是无从下手。活动的设计,话题的提炼,都是难点。
《我和祖父的园子》几经修改,我最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读课文,学概括。话题:走进祖父的园子,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任意一个角度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活动二:读精段,赏美点。从读、赏、写三个方面来赏析19段,让学生借助本段写作方法辐射到全文进行写话训练。
可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先说余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
亮点:
1)活动一用“写”的方法训练学生文意把握的技巧。
2)活动二用“朗读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活动二用“文段品析”的方法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三用“微文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课文细节品味:学生的概写,可以先具体,再概括;可以先概括,再具体。学生的朗读,教师多角度细节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借助本段的写法写一些园子的自由。
细部观察:
1)事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于是文中的“我”就不能与作者划等号。
2)字词教学的厚实不足:凡是学生读音有难度的都得注音。
3)知识渗透的力度稍显薄弱。顺序;详略;层次;照应;画面描写;动态描写;色彩描写……特别是没有点示精段中的关键词。(大面积上语文知识教育的高度不能徘徊在“修辞”二字上)
4)第十九段背诵训练的痕迹不浓。
深度思考:“用段”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非同小可。
新的创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魅力:
1.语句精短,适合朗读。
2.白描手法,叙事优美。
3.句式鲜明,精致生动。
4.写物寄意,映衬人物。
5.画面丰富,意境清晰
课文教学资源:
1)生动的词语
2)优美的短句
3)排比与反复
4)不同形态的画面(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有动有静的画面、色彩美好的画面、人物的画面、事物的画面……)
5)朗读、背诵的材料
6)精彩的语段
教学创意:
导入:铺垫:认字识词 一篇,一段,一节。
一篇 理解一篇
诗意地写话: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或诗意地写话:在作者的笔下,祖父的花园( )( )( )( )( )……
一段 细读一段
朗读、品读第19段,由段及篇,带动其它(3、4、5)段落,实现第19段与前文的照应。
怎样精读这一段:
读出这一段的层次
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出这一段的一个关键词
读出优美的句式
读出这一段正面反面的表达手法
读出景物描写的顺序
读出这一段与全文的照应:花 蝴蝶 太阳 (这一段与全文有血肉般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字。这一段话中的“就”字是一个情感的亮点。
一节 背诵几节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节,还可以点示一下第一节层次与关键词。
还可以有一文:
天空 太阳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通过自己的课堂感受和余老师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材研读不深入,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极不应该。
2.处理教材能力不强,内容整合不当,重点话题的设计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3.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发现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在设计话题时,没有着重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设计教学话题不够有力度,没有让学生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有细节地研读课文。
5.字词、背诵的积累要更加实效。
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2.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
3.阅读教学资料,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析、提炼和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5.不断反思、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课一得,利用不同的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学法实践,如此积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7.重视知识的积累,加强语言教学,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太多。但是,我相信有余老师的引领,有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加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