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我通过研读教参、教材,依据新课标理念与学校ESA课堂形态,设计了三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借助快乐读书吧的小贴士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处理课文生字、词,通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梳理课文大意。同时借助资料袋的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补白,重点感知周瑜这个人物的形象。课文第2自然段写周瑜“忌”和诸葛亮的“智“,两者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除一两句简短的叙述性句子外,其余的文字全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两人的语言交锋写得生动、精彩。但我却说:”孩子们,我认为课文改编原著这段改写的最差。“孩子们个个瞪着眼睛很疑惑,老师怎么这么说?我继续说:”你们看,整段全是**说、**说,提示语都没有。“大家一看,就是啊。我开始揭示任务:”请大家小组合作,在对话前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并说说添加的理由。“通过小组讨论,”周瑜不怀好意的说“”周瑜吃惊的问“”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说“……相继被补充到课文里。这样的设计以开放、多元和自主的阅读语境,为学生走进故事人物、品读语言妙境提供了可能。
第三课时主要通过梳理脉络图来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学文中穿插对原著的拓展。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聚焦富有探究价值的词语,生成核心研读话题,整合学生零星阅读经验,让学生置身于宏大、开放性的文本研读语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探究阅读的热情,整合思维与语言的协调发展。第三课时我分别在两个班各上了一次,第二次略有调整。但两个班学生在汇报关注到的细节时都忽视了草船的因素,也都添加了一些无用信息,这应该是我问题设计时对学情把握不准确导致的。
整体来说,自认为成功之处有四。
第一,对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指导。
第二,抓住补白,创意填词,品析人物形象。
第三,聚焦核心问题梳理成功脉络图。
第四,课堂中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上完课,我有一种久违的酣畅。这酣畅来自点拨后孩子们精彩的生成,来自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更来自他们眼中闪烁着的光……
曾看到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是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精读课文,文质兼美,承担着构建知识体系,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责,也是“语文立人”的重要载体。反思我的课堂,虽然注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站在宏观的背景下理解课文,但几个细节的处理,还是没有把握好。
第一,对学生学情把握不够准确。在梳理成功脉络图时,学生课堂的生成有些超出预期,在处理时不够灵活。
第二,在教材的适度拓展,与原著的勾连上,处理的不够机智。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上好每节课。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儿童发展,顺应时代变化,理解学科本质,拥有拓展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发展专业,形成文化,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将继续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