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时间:2023-03-06 五年级 浏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有幸聆听赵远利老师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精彩的演绎。纵观赵老师这节课,我们能感受到赵老师很多“幕后”的思考与动作。“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丰富情感积淀,深度的文本解读”是上好这节课的“密码”。
 
这节课大体是沿着“读通---读懂---悟情”几大板块进行的,也是大家惯用的诗词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赵老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时,预设和关注两个特殊的词语,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琢磨“衣裳、妻子”正确读音,补充了“古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cháng)”的说明,既读准了音,也理解了古今不同的“意”。不怕大家笑话,“衣裳”我也是读“yī shang”,我想绝大多数的老师也一直都是这么教的。而赵老师很“较真”,“扒”出了“裳”在本文中的读音。赵老师“治学严谨”,深厚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此乃亮点之一。
 
在“读懂”这个环节,赵老师首先让孩子们看课文里注释,互相交流、释疑,初步读懂“自己能读懂”的地方,然后以学定教,对症下药,引导孩子们读懂“自己读不懂的地方”。针对本诗中出现的地名比较多,赵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已经预设到学生可能会“犯迷糊”,以展示地图的方式直观地突破难点。此乃亮点之二。
 
“诗人在哪里?”“心飞向哪里?”。把阅读引向纵深,“满衣裳的原因是什么?”“妻子愁何在的原因是什么?”“须纵酒”的原因是什么?一连串的追问,使孩子们懂得皆因“收蓟北”。再读文本,看那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心情?(喜),用“喜”组词,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在赵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喜极而泣,喜出望外,喜形于色,欢天喜地,喜上眉梢”等词语。然后,让孩子们带着这种心情反复读出“喜”的味道,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为什么要写‘泪’和‘愁’呢?”。随即出示一组杜甫描写“泪”和“愁”的相关诗句让学生阅读,体会这些诗句中的“泪”和“愁”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杜甫“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须纵酒”这种感情的渗透,为体会杜甫爱国情怀奠定基础,以达到水到渠成之目的。这种教学设计有“他山之石可攻玉”之功效。此乃亮点之三也。
 
总之,赵老师“台前”“幕后”的教学设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深度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准确把握文本的“魂”。就像有的专家说过“老师要善于与文本谈恋爱,与作者谈恋爱”。我想没有“幕后”辛勤的付出,怎可能有“台前”如此的精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要博览约取,厚积薄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在赵老师课堂上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