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儿歌”和 “童诗”加起来就是“儿童诗歌”,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儿歌”主要给不识字的幼儿诵唱,一般句式整齐,有明显得节奏和押韵,好玩有趣很浅显。“童诗”则是我们大一些的儿童阅读的诗歌,形式自由但内容更有内涵且具有诗歌的要素和特点。例如《明天去远足》是儿童诗,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性。
教学思路1
先阅读后识字
上个世纪阅读教学中把生字词当做阅读的拦路虎,所以大多会在阅读之前进行识字教学,名曰“扫除文字障碍”。这一做法有很多人到现在还在沿用,看起来很有道理——不识字怎么能进行阅读?其实这是违背儿童认知规律的。
相比之下,学生对句子的识记要比对生字的识记快得多,容易的多。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很快的背诵许多古诗或者儿歌,其实他们根本不认识其中的字。但如果让他们识字就困难多了。
处理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也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练习读几遍就能够记得住的课文完全可以先阅读后识字写字。
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轮读、按节奏拍手读、同桌游戏读,很快学生就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其中的11个生字而对课文读不下去。
为了便于背诵,诵读的过程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儿歌4个小节的逻辑关系,知道先是哪三问哪三答,后是哪三问哪三答。可以配合简笔画给学生提示儿歌的内容顺序。
本课11个生字需要让学生当堂认识。先让学生从课文中认出这些生字,读准字音。
变换顺序开火车等方式让学生熟练认识这些生字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反义词“长”和“短”,鼓励说出课文中“弯”“扁”的反义词。
鼓励学生发现”把“和”巴“的字形关系。
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多音字“长”,可以补充多音字“把”“谁”“尾”。
指导学生注意“公”上面是“八字头”而不是之前学过的“人字头”。可比较一下“伞”与“公”。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提示新的笔画“竖提”,避免与竖钩相混淆。巩固竖弯钩的写法。本课需要写的4个生字笔顺比较难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几遍。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教学思路2
朗读-唱读-诵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时候喜欢拖腔拉调,所以在朗读之前先把尾巴的变调和词组的朗读练习过关。
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唱读儿歌的时候,为了读好节奏,我采用音乐简谱的记录方式,按照四二拍子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把需要拍手的字用黄颜色标记出来。
教学思路3
整体-部分-整体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遵循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学生听到老师范读完课文以后,要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训练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问和所有的答列出来,让学生体会问句与答句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白不能答非所问。
梳理儿歌的结构顺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学完儿歌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老师只是在押韵方面帮他们改一改就行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天真,给他们上课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有几个班的孩子在上课问候的时候,刚说完“老师好”就有学生提出应该说“校长好”。用生字“公”组词造句的时候,小女生说“老公”就引来一阵哄笑,说“我妈妈经常叫爸爸老公”就赢来掌声。拓展自己编儿歌更是笑点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