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彩虹》这篇课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本课的语言表达非常生动,趣味性强。课文第2、3、4自然段都是用问句串起来的。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落实情况:
一、巧用熟字,抓住特点——多种方法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在准确地认读了生字后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而我把识字环节放在了读文之前。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因字施教”,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图”“字”“偏旁部首”不断的变化不但在视觉上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而且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的能力。
课题中的“虹”字,利用“讲故事”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虹”左边为什么是“虫”字旁。利用熟字来认识“裙”、“座”等多个生字。课堂上动画演示“衣”变“衤”旁形态变化,清楚、直观地呈现了本课要认识的新偏旁。课堂上学生也能借助身上穿的衬衫、裤子和袜子等熟悉的事物认识了更多的生字,这样也达到了统编版教材的“多识字”的理念。利用偏旁部首归类识字,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方法。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不但能准确地认读生字,还能根据“氵”旁和“扌”旁理解字意准确进行归类。教学中随文识字、形声字识字等多种方法的运用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借助插图 联系生活——不同形式朗读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在前面学习读好长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问句,并能试着读出句的不同语气。根据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我着重指导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首先读好第一句疑问句,接着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引领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女孩在做什么?”学生在观察中了解了人物的动作,学会关注人物的表情,从而意识到这位小女孩其实是在幻想自己正在下雨。当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对第二句话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接着提问:“你是否也帮大人做过事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自然也就能抓住“下雨”、“我”两个词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朗读兴趣。“帮大人做事后,多期待他们的表扬呀!快来问问爸爸!”经我这么一问,第三句“期待”的语气学生很容易就能读出来了。
教学中,我尝试将课文第三自然段变成了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依照诗行自由朗读。练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进行指导,但孩子们已经表现出高涨的兴趣,朗读的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长句子的朗读,都能注意适当的停顿。
有了二、三自然段朗读的铺垫,第四自然段更是放手让学生朗读展示,随着对“荡来荡去”的理解,高兴的心情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课堂上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朗读的积极性。
三、启发引导,积累运用——提升语用能力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深入链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很好地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识字中“一座( )”扩词,在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荡来荡去”又让学生说说“( )来( )去”这样的词组,圈画本课“一朵”这样的数量词并正确运用数量词说说身边事物。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发展语言。
四、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有效指导书写
结合本单元写字的训练重点,我选取写字表中“高、着、兴、成”四个生字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这四个字都有“点”,而且点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的笔顺也不同。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写字的规律。接下来运用“关键笔画定位置,写好主笔字美观”的方法一边指导,一边示范书写“成”。最后通过学生的互评进一步地发展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写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