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3-04-06 一年级 浏览:

 古对今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做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  
1.互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和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师生活动)  
2.互动二:同学们的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们就对右。(师生活动: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导入:(出示“古”和“今”的字卡,贴在黑板上。)“古”和“今”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语写成了对子。(补充板书 “对”)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晨对暮,雪对霜。和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2)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3)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酷、暑、晨、朝、霞、圆、严、寒、凉、杨、夕、细”,动手圈画,自主拼读字音。  
(4)指名拼读生字,教师重点强调:  
“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ɡ。  
 (5)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的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多种方法,集中识字  
在对子歌中隐去熟字,让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识余下的词语,在认读词语中记忆生字。
 
 
1.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2.分类识记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的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组词记忆: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出示“朝”的金文字形图片)讲解字理:“朝”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  
①字歌识字:“十”“月”“十”“日”。(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引导学生仿照左右结构的字的实际方法,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可采用象形记忆。“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出示“寒”的金文字形图片)“寒”像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四周是草,中间是人,下面两横是冰,合起来表示一个人为避寒躲在一间堆满草的屋子中。组词:寒冷、寒假。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出示朝霞图片)组词:红霞、彩霞。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引导学生做游戏对比识记: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①加一加识字法:“亚”加上“丿”就是“严”。  
②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减一半(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鼓励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等,在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  
 要引导学生把握带“口”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2.观察老师范写,交流明确书写时要注意:  
古:5画,上下结构。首横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凉:10画,左右结构。右部的“京”注意首点和竖钩的竖相对。  
3.学生书写两遍,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只是指导书写第一小节中“古、凉”两个字,是将书写分步进行,防止集中书写所引起的学生手指肌肉群的疲劳。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韵歌了解了四季天气及景物的特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同时,还学会了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收获颇多。  
2.布置作业:朗读或背诵《古对今》。
 
第二课时
一、图片引入,想象画面  
1.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四季之美、自然之美。  
2.导入新课:本文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好景象。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起学生共鸣,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景象,激发学习欲望。  
二、图文对照,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然后认读词语。  
    图片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
      的美景,在认读词语中了解常识。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朝霞”?晚上的彩霞叫什么?“晚霞”可以对什么?(朝阳)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4.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描述春天的情景。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5.引导学生思考:“和风”是怎样的风呢?“和风”和下面的哪个词的意思相近?  
微风、大风、狂风。  
6.再读词语,想象画面。  
7.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8.定位联想巩固词语。课件出示对子歌,在对子歌中隐去熟字,引导学生利用定位联想的方法,认读词语。  
9.自由练习背诵。  
10.生生合作背一背。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诵读理解韵文内容,加强对一些难词的理解,建立直观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背诵。通过看着画面读词语,读词语想象画面,感悟韵文的优美,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鼓励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较难写的字。  
2.重点指导“夕、语、香、细、李”。  
夕:3画,独体字。撇和横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倾斜角度,横撇的横要短,点在撇和横撇连接点下面。  
语:9画,左右结构。言字旁的点和横折提的折对正,右部“五”的最后一笔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香:9画,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舒展,包住下边。“禾”的竖要短,“日”要与“禾”的竖对正,重心才平稳。  
细:8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田”的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李:7画,上下结构。“木”的竖要短,“子”的弯钩要与“木”的竖正对,重心才平稳。  
3.教师示范。  
4.学生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四、多法巩固,知识拓展  
1.找对子。给学生每人一张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2.收集对子,比一比,看谁收集的多。  
3.对对子。长对(  ),远对(  )。春风对(  ),山高对(  )。  
4.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万物的轮回、生长,是
       那么神奇与美丽,体会美妙和谐的韵律。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找对子、收集对子、对对子等,并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