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 资料格式: 下载:269次
所需点数:
课件类型:
注册本站会员,享受高速下载,立即注册会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地毯式”知识梳理
|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 ||||||||||||||||||||
|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语文要素 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习作要求 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
| 1.《北京的春节》 一、走近作家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基础知识 1.易错字音 万象更(ɡēnɡ)新    间(jiàn)断 分(fèn)外     掺(chān)和(huo) 娴(xián)熟    水浒(hǔ)传 2.易错字形 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 戚:右侧是“戈”部 区分同音字:元宵—云霄   搅拌—伙伴  骆驼—鸵鸟 3.词义解析 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②截然不同: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近:大相径庭) ③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④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⑤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4.特殊形式的词语 ①各……各…… 各式各样 各色各样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②有……有…… 有声有色  有模有样  有勇有谋   有血有肉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始有终  有理有据  有情有义。 5.关注关联词 ①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②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三、课文梳理 
 四、课后练习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 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参考答案: 课文中有多处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例如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范例两则: 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答: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 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 5.积累补充: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6)课外阅读推荐 汪曾祺《故乡的元宵》 冯骥才《花脸》 肖复兴《花边饺》 |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