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反思优缺点

时间:2023-01-30 二年级 浏览:

 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反思优缺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中国美食》。结合新学期刚开学同学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浓烈氛围中,我便选择了这篇色香味俱全,传统文化和核心素养交织的识字课文。俗话说:“无美食不生活;民以食为天……”美食从古至今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部编版教材融入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符合人内心的需求。孩子们通过赏美食、说美食、做美食,从而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这无疑是一节丰盛的、享受的、舌尖上的语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目标服务
 
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在有限的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之下,兴趣就成为吸引他们学习和进步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任何新鲜事物都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课堂一开始,我便出示了在刚过去的春节里家家户户垂涎欲滴、精致可口的年夜饭图片,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美食的小视频,让同学们对中国的美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它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闻名于世,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从而顺势揭题,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课文来谈谈美食。
 
而在不久后的区级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是以创设了“蔡大厨”这一人物形象,带领同学们以闯关的形式来跟着大厨学做美食、颁发厨师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识字教学做铺垫。课堂末尾,又以请学生下馆子点餐的小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复习巩固本课词语,情境连贯,由头至尾。
 
二、贴近学生,巧妙设计助目标达成
 
回忆本课教学,课堂上同学们始终兴趣盎然。我先是以图片结合词语的形式出示了制作菜肴的各种荤素原材料,并以范读、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来读准读熟词语。紧接着再出示由这些丰富食材做成的美味佳肴,并伴以看动、听故事、说味道等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同学们津津乐道,读着读着还做出一副吞咽口水的模样,在这种情景下进行识字教学既生动形象又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特别是“随文识字”这一环节,我紧抓主问题:“你最喜欢其中哪道菜肴,为什么呢?”来贯穿整个识字教学。这个问题既贴近学生的个人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通过让学生“圈一圈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汉字”这一问题,使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烹饪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进而结合图片、视频,我进一步对这些烹饪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再结合字源的演变,又让学生对这个汉字本身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这些汉字。这也是课堂由传统文化到语文核心素养过渡、延伸的一个过程,在评课中,孙特也特别指出:本节课不仅要有生活实践气息,更重要的是要有语文味,是借助于这些菜肴来助识字认字的目标达成,是为其服务,切莫重心转移,本末倒置。
 
三、走向生活,内容延伸让目标拓展
 
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上课老师让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烹饪方法后,主动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吃过的用这些烹饪方法所做成的美食。这就是由课本走向生活,除了认读本课词语“香煎豆腐”外,结合了课后第一题,说说哪些菜还可以“煎”,如“煎蛋”、“煎饼”等,这样就“煎”字就在记忆的提取与词语的拓展中得到了认识和积累。当然在这里,我想如果上课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字的部首“灬”,去发现四点底的意义,知道这与火有关,以及“煎药”的“煎”意义理解的不同,这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多意的理解与运用。还可以联系对比“烧、烤、爆、炖、炸、炒”这些生字,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这些字的部首都是“火”,火字旁的字也多于与火有关。
 
课堂最后,我和区教研课的老师都不由而同地选择了出示由本课生字所组成的儿歌,边拍手边读,来回顾总结本课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并联系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操性。其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味无穷,不光是一些美食名称的由来,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精神文明蕴含在其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得更多,除了通过我的讲解以外,还能有怎样更好的形式来呈现,本课的第二课时应该做到怎样合适的拓展与延伸,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四、学生主体,顺学而导使目标内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段所有语文老师都烂熟于心的话语,在真正践行教学活动时,常常成了一种理想境界。教师的这种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往往不容易准确把握:有的是“不到位”,缺乏应有的引导;有点越俎代庖,直接强势“越位”,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老师的角色显得尤为强势,总是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掌握不透,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再三强调、反复询问,40分钟的课堂,学生自主表达的时候较少。其实要做到“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应该少讲,甚至不讲,把话语权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保障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增进生生之间互动的频次,在小组交流内,梳理思路,训练思维,进行有条理的表达。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课堂语言尽量简洁化,以学生为主体,顺势而导,耐心聆听,关注学情,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听完孩子的发言后,只顾及到自己是否明白,接着就进行点评。其实这样做是有欠缺的,因为学生们听明白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光只是老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听明白才是课堂的关键。不管学生说出了什么样的答案,都不应着急,而是要做到梳理有法,却又不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路,循循善诱,为课堂创设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积极地去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
 
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在教学时一定要扎扎实实,深入挖掘,要做到真实而不夸张,自然亲切而不做作,在儿歌、游戏中培养习惯,在朗读体悟中提升孩子的领悟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更加贴近儿童,更具实用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