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是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就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盛况,表达了人们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这篇文章算是第六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了。所以拿到这篇课文时,我无从下手,不仅是因为课文篇幅很长,还因为这篇课文知识点太多,而且还有很多的写作点。所以我一直等着老教师们讲完之后再着手讲。上周三我就开始讲这一课。把本课的生字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思路,再加上运动会,另外自己也有点排斥,所以就这样被拖延到今天才讲。
询问了对面的程老师,她说这篇课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讲,这篇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一步一步来进行的,只要理清顺序一段一段地来讲就可以了。每一段的知识点让孩子划一划、做一做笔记。上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书上记录得密密麻麻,生怕有一点知识点被遗漏,因为毕竟是五年级了。还恐怕知识点教错,今天在说课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率领的“率”的笔顺以及毕业的“毕”的笔顺,在教学生时竟然都写错了,还好严肃的“肃”和电钮的“钮”笔顺总算教对了。五年级,知识的严谨性由不得我们有半点含糊。有询问了办公室的两位老教师才着手讲这一课。
这课我认为写得比较精彩的是1——4段开国大典举行前的盛况,以及11——13段阅兵式的盛况,所以我就作为重点来讲了。开国大典前的盛况,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群众的反应和做法,这从侧面烘托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也写出了人们对新中国的无比期待和无比激动和兴奋。阅兵式我认为作者写的也比较细致,按照人物出场的顺序介绍阅兵式接受检阅的部队,然后写毛主席和群众的反映,表达了人们无比自豪的心情,结构很清晰,所以我把它作为重点来讲了。5——10段是典礼的主体部分,和学生理清顺序,我觉得也没什么可讲的了。最后两段“群众游行”,老师们说这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还有“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光明是一语双关,理解光明的深层含义。今天用了整整两节课,把该教的知识点都教给孩子了,反正自己心里踏实了很多,不知道孩子们吸收了多少。
今天这节课的上课思路我觉得还算清醒,但是还总觉得这篇课文操作的有些地方很欠妥当,但又想不出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补救。自认为比起第一次教五年级,这次称得上是“教有所痕”,怎么能更巧妙地教学本课,还需继续努力探索。
教学反思2:
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
2.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