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导入
师:一起看黑板,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齐读三遍)
1.看大屏幕:
课后思考和联系一: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2.打开课文,哪些词语是你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跳过去的?每人说一个。
生:我在读课文时“伽蓝”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读课文时“泼辣奔放”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膝髁”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错综”是跳过去的。
生:我在第一次读课文时,“乌桕”是跳过去的。
师:孩子们你们刚刚跳过了很多个词语。现在我粗粗一听发现你们刚刚说的一些词语就属于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词。有没有孩子知道“现代文学初创时期”大概在什么时候?
师:老师我们带手机不能上网查资料啊。不需要,细心的孩子在这篇课文当中就能捕捉到一个重要的信息。
生:我估计“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在1925年前后。
师:凭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这篇文章是1925年2月24日鲁迅写的。
3.黑板出示——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师:二月二十四日我们不一定要记,但一九二五年要再读。
师:一九二五年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一百年,现代文学初创时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一百年以后的词语和一百年后的词语当然会有差异。
二、进入课文
1.学习字词
石油、鞭爆、膝髁、蒙胧、伽蓝、皱蹙、虹霓
师:这就是一百年前初创时期的词语,很多词语我们现在不说了,那么现在这些词语又变成什么样子呢?
煤油、鞭炮、膝盖、蒙眬、寺庙、皱缩、彩虹。
师: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胧变成眬。为什么课文不把那些词换成现在这些词?
生:篡改不尊重鲁迅。
生: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是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没有这些词语。
师:那你读到的时候什么感觉?年代感。
2.原来《好的故事》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黑板再次出示时间)
3.初读时怎么做我们知道了,那么再读时怎么做呢?
“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4.在这句话中,就有两个在初读时容易放过的词语,谁来读?
a.读:“澄碧”“荡漾”
b.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没有解释要联系上下文。
生:跟水的清澈度有关。
生:澄碧的近义词是清澈。
生:澄碧的近义词是澄澈。
生······
清澈见底、清澄
c.“荡漾”,这个词和哪个词连在一起,你大概就懂了。
生:轻微波动。联系“萍藻游鱼”。
生:“随着每一打浆”,水中荡起了波纹。
师:每一打浆,波纹开始波动。一圈一圈散开去,这就是“荡漾”。
师:好的故事就和小河有关。
生朗读这句话。
d.师:联系上下文放过的词语并不局限于一句话的内部,有时你可以把眼光再打开,看看前面一段后面一段,以及整篇课文。我们来看。
课件出示:
“错综”
由“错综”读一段文字,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关键字眼。
生:“交错”和“织”就理解了“错综”。
师:“错综”“交错”和“织”都是指一种事物,有谁知道?
生:写的水中倒影。
师:有难度。不猜啦。太难了。专业不怪你们。
e.出示云锦:
师:仔细看看左边的云锦十秒钟。说说你看到云锦的第一印象。
解读材料。
三、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图片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图片
1.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生:闭上眼睛······
生:第三自然段中朦胧中看到一个好的故事。“朦胧”·····
生:第十自然段“顿时睁开眼······将整片影子撕成片片了·····”
这时候作者醒了,说明之前就在梦里。
生:“眼前还有几点虹霓色的随影······”梦境留下的回忆。
师:有没有直接在好的故事找到依据。
生:“错综起来像······”梦境中发生
师:整个光怪陆离、变幻莫测这只可能在梦境中发生。
依据六,继续在好的故事本身找。
生:“小船······”一会在屋子里一会在小船上.
师:这些依据说明这好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梦境里。
2.找出鲁迅先生用的三个词语形容好的故事(梦境)
生:美丽、幽雅、有趣。
师:圈出来。(板书)
3.一起来看看好的故事。蓝色老师读。(配乐)
这样的梦境如此美丽、幽雅、有趣。
我又经过另外一条河(把意象竖着编排)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首诗歌中至少出现了十九种景物。底下还是个省略号。
孩子们,这样写是不是有点乱?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第一直觉。
生:这些景物排列在一起,和谐。
生:这个梦境写于江南地区。
师:故乡的梦。这么多景物排列在一起我们不会感觉到乱,我们感受到和谐、纯洁,感受到美丽。其实这美丽、有趣的梦境还在继续。
4.课件出示: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吧。
师:之前的梦境是个广角镜头,出现的事物太多太多,现在,先生的梦境聚焦了。梦境中有个景物在放大。
师:梦境还有颜色,还是红色。梦境还在继续。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和斑红花······
师:又是大红花、斑红花又是胭脂水,梦境被染得更红了。继续读。
课件出示: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
师:大红花成了红锦带,多美丽。再看。
课件出示: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师:看,梦境就这样聚焦在了一丈红,孩子们发现没有,在梦境当中写到了那么多和红色有关的事物。我们来读一读红色有关词语。
生读。
师:梦境一般什么颜色?灰色。鲁迅先生的梦境有颜色还是以红色为主。
生:红色给了我一种光明和正义的感觉。
生:红色给我感觉光艳夺目。
生:希望透出来的感觉。
生:自由、幸福。
师:你们非常敏感。红色感受到热烈、自由、幸福和光明、希望。这样的梦境用三个词语来形容——
生:美丽、幽雅、有趣。(师指着黑板)
5.资料补充
师:一九二五年的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记录这样一个梦?我们来看一则资料。
课件出示:
选自冯雪峰《论》
这段话大致能够读懂的有哪些同学。这段话有哪些主要信息。
生:最后一句话——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生齐读。
师:锁定这句话,这句话中最关键的哪个词?
生:希望。
齐读“希望”,请把这个词写在课文题目边上。
师:鲁迅先生之所以写这个好的故事在于这是希望。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是他的希望。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和当时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写于一九二五年(生答)。有没有孩子找过资料,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处于怎样的境况。
生:鲁迅举报了一个人叫章士钊,滥用职权,发生在一九二五年。
师:举报后的结果。
生:一九二五年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生活,当时社会混乱,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希望中国有幸福自由的生活。
师:一九二五年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社会混乱这非常重要。
生:一九二五年创作了《碰壁之后》《忽然想到八》抨击滥用职权。
师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找一个词形容一九二五年的鲁迅,你会找到哪个词?
苦闷、孤独、怅惘(生说师板书)
6.借助资料,发现暗示。
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课件出示:
其实,鲁迅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社会北京,在文中是有所暗示的。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的那些地方在向你暗示当时的现实环境和社会背景。
生:昏暗的夜······
生:斑红花影正在碎散·····
生:撕成片片了·····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梦来呢?读,再读,这样的故事如此幽雅,再读。是的,这样的梦境哪有怅惘可言,这如此有趣,你有什么问题?
生:社会现状混乱,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梦境仍然这么幽雅?
生:鲁迅先生写这么美梦境的原因是什么?
7.借助资料,深化思考。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播放视频)
8.现在应该有答案了,拿出作业纸,写下答案。
课件出示:
鲁迅啊,既然现实如此黑暗,生活让你如此苦闷、如此怅惘、如此孤独,你为何还要苦苦寻觅美的梦境,为何总是记得这样一个好的故事呢?(生配乐写)
师:把鲁迅改成我,此刻你就是鲁迅。
师:我问你回答。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上的语句,再读。
三、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