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说课稿课案

时间:2023-02-01 四年级 浏览:

 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村生活,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知识目标)
 
 2. 自读课文想象面,了解课文大意;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能力目标)
 
3.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在教法上运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法、以读代讲法和情景教学法。“三分文章七分读”,在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体会;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采用图文结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乡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读写结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五、说教学。
 
(一)创设情景,感受乡村的声音。
 
1.多媒体播放虫鸣的声音,让学生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让学生猜一猜,声音中有谁在歌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纺织娘也是大自然中善于歌唱的高手,用多媒体出示“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2.提问: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知道在哪儿经常能欣赏到吗?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乡村、农村、乡下等。引出本课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读正确;
 
2.读认字词,识认准确。检查学生自认字词的情况,学生易认写错的字用多媒体出示:饰、冠、觅、瞧、耸、巢,教师相机指导渗透识字的方法;
 
3.猜词游戏,巩固字词。做猜词游戏,提高学生掌握词语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欣赏乡村美景。
 
1.观察插图,感受美景。观察分割好的美图插图,说说图上展现的是乡下哪些美景。
 
2.读文思考,理清层次。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其他学生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再把描写这些场景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读一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幅图画: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读写结合,感受乡村景象。    
 
 “从房前走到屋后,从春季看到秋季,从白天到夜晚,乡下人家总有着其独特的、迷人的美。”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伴着音乐带着感情再次读课文。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回顾,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1.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          是一道独特、迷人的景。(引导学生用板书内容说话)接着老师说:做为身在异国他乡的杰出书法家陈醉云先生,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景怎么能不留恋,怎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多媒体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