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反思优缺点
《一分钟》讲述了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二十分钟的事。故事贴近儿童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本课教学除了常规的识字、写字、读文外,还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后悔”“叹气”等词语的意思,借助“要是……就……”的句式说说元元迟到的原因,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落实本单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推断”的要求(课后第二题)。此外,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课后第三题)。朗读课文可以在故事情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师生对话来完成。为了达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推断”的目标,可以在读文时,梳理关键词,运用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呈现元元上学途中发生的事情,借助第二题的支架进行训练。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一、读好课题,识记“钟”
1.谈话引入。
上一周我们认识了一个丢三落四的小朋友贝贝,她的铅笔、橡皮常常不见了。后来她把文具都送回到了家,文具再也没有丢过。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小朋友元元。
2.读课题,识记:钟
(1)抽生读,读好翘舌,注意嘴巴肌肉放松。
(2)识记。
生:金字旁加中。
生: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中,表示读音。
师:古时候的钟是用金属做的,像我们平时见过的小铃铛的样子(简笔画),敲击会发出声音。现在表示测量时间的仪器。比如,叫我们起床的就是“闹钟”。
(3)开“钟”的词语火车。
(利用《文具的家》课后题的学习支架)
(4)观看书写指导视频,书空。
重点指导金字旁:一撇要直,三横等距,收在一条线。
中:竖从第二横起笔,稍右斜,一竖直直要平分。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1.初读课文。
1.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读课文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围绕一分钟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用手势比划,课件比对纠错。
3.读好几组词语。
因为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呢?
(学生不能表达,正好引发认知冲突,引入学习)
三、朗读课文,聚焦矛盾,引发期待
1.读好第1自然段。
思考:当闹钟响起,元元是怎么做的呢?
(1)抽生读。
相机纠错:闹钟怎么响的,读好丁零零。
这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元元
抽生、全班读。
(2)读好第二句。
当闹钟响起,元元是怎么做的呢?
①再睡一分钟,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这是想法,读出两个1分钟的区别,孩子读出了变化。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读。
③联系上文的元元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读。
2.读好第五自然段。
就是因为多睡一分钟,结果怎么样呢?(板书:多睡一分钟)
(1)自由读。
(2)抽生读,相机指导识记“已经”
①已——己的区别
生1:己的竖弯钩没有出头,已出头了。
师:你关注了笔画的变化,很细心。
生2:我想用顺口溜来记。张开嘴巴己己己,闭上嘴巴已已已。
生3:开门就是己,关门就是已。
师:联系生活,很有意思。(圈画已出头部分,做做蹦跳的动作)看到这里,还可以想:我已经长高啦!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反思:这里最好进行运用)
②经,后鼻音,右边下面是“工”。
③用已经说话。
(3)读李老师的话。
因为多睡一分钟,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上课啦。老师说——
(板书:迟到20分钟)
(4)关注插图,初步感受元元很后悔。
四、身临“现场”,初试推论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 自由读。
2. 抽生读。
3. 读第2句。
元元睡了一分钟,起来了,他怎么做的?
记:背。(有一个小朋友念出了四声)正好指导,摸摸背,指出是身体的一部分,指示后背的样子,想想脊柱和肋骨的样子。
这里念一声,做做背的动作。
开“背”字词语火车。
3.借助图片和文字,感受“在十字路口被红灯所阻”。
4.读好最后一句。
(1)读好“叹气”
(2)做做叹气的动作,读好这句话。
通过对话指导朗读:这时,你看到红灯,亮了,过不去了,心情怎么样啊?(伤心)读。
你在想什么呢?(如果不多睡一分钟,就好了)看出来,你很后悔,读。
用上要是……就……说一说。
5.尝试推论
要是早一分钟,元元就________________
生:要是早一分钟,元元就不会遇到红灯了。
生:要是早一分钟,元元就能过红灯了。
(红灯相反的就是——,用上绿灯说一说)
生:要是早一分钟,元元就能赶上绿灯了。
五、借助资源,写好“已经”
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出示“已经)
1.观察。
2.观看视频比对。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写。
教学反思:本节课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留了时间写字,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读懂文本,重构内容。本课没有按照行文的先后顺序,而是先第1、4自然段,在多睡1分钟和迟到20分钟的矛盾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再读第2自然段。而且,从初读读词,到读文再到书写词语“已经”,都努力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二是创设语境,顺学而导。本课的读和利用”要是……就……“进行推论,算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一直努力用故事语境贯穿始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进行角色体验,读好句子。顺次利用“要是……就……”进行推论。
三是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本课识记的生字,很多孩子已经认识,只有个别容易出错。在教学中,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容易出错的叠词、钟,容易混淆的己和已,进行指导,有效运用了时间,努力体现薛法根老师说的“三不教”原则。